晨报 晨钟报 晨报副镌(三种)(1916-1928)PDF 电子版

晨报 晨钟报 晨报副镌(三种)(1916-1928)PDF 电子版

名称:晨报 晨钟报 晨报副镌(三种)(1916-1928)

册数:937册

大小:58.97G

格式:uvz、pdf


民国《晨报》(《晨钟报》1916.08—1918.09 《晨报》1918.12—1928.06))
民国时期,北京也有一份报纸叫做《晨报》,是当时以梁启超、林长民为主导的政治派系“研究系”的官方报刊之一。瞿秋白曾是该报驻莫斯科通讯员。该报以及其副刊《晨报副刊》在当时的社会影响极大,鲁迅、徐志摩等名流都曾为其主笔。1925年11月首都革命火烧晨报馆事件时,徐志摩曾任晨报副刊主编。晨报旧址有两处,1924年前在菜市口胡同,1924年之后搬至宣武门外大街路东124号。因先后依附多位军阀,1928年国民党进驻北京后停刊。
王光祈提倡城市中的新生活
1919年12月4日,王光祈在北京《晨报》上发表《城市中的新生活》一文。并倡导成立男女生活互助社。文章提出:建立一种”小组织”来提倡”城市中的新生活”,”这种互助组织”的名称,”可以称为’工读互助团”。
王光祈起先打算在京郊建设”菜园”,想建立一种没有剥削的”菜园子”生活,来达到改造中国的目地。因知识分子不熟悉土地,只好将这种”新生活”移植到城市中来。
李大钊、蔡元培、陈独秀、胡适、王光祈等17人是募款发起人。王光祈在《工读互助团简章》中规定其宗旨为”本互助的精神,实行半工半读”。并将工读互助团的理想概括为:“人人作工,人人读书,各尽所能,各取所需”。年底,工读互助团正式成立,分为3组。此后,天津、上海、广州等地也发起成立了同样的组织。1920年上半年发展为工读互助运动,它是五四时期部分知识分子开展带有空想社会主义色彩的运动。到1920年下半年,各地团体相继解放。其中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转向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。
《晨报》发表《争自由的宣言》
1920年8月1日,《晨报》发表由李大钊、胡适、蒋梦麟等人撰写的《争自由的宣言》。文章认为”政治如果不由人民发动,断不会有真共和实现”,而达此目的,首先要”养成国人自由思想,自由评论的真精神的空气”。并强烈要求言论、出版、集会、结社、书信秘密等自由,立即实行”人身保护法”,组织”公民选举监督团”等。
简介编辑
《晨报》初名《晨钟报》,1916年8月15日创刊。李大钊曾任第一任总编,并写代发刊词《晨钟之使命》,不久辞去。1918年9月,因刊载政府向日本借款消息被封闭。同年12月,报章改名为《晨报》后重新出版。 由于《晨报》先后依附多位军阀,1928年6月,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后一度停刊。1928年8月5日,由阎锡山操纵再度出版,改名《新晨报》。阎锡山撤出北京后,恢复《晨报》报名。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的“九一八”事变后,依附南京国民党政府,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停刊。
历史意义编辑
《晨报》以及其副刊《晨报副刊》在当时的社会影响极大,鲁迅、徐志摩等名流都曾为其主笔。《晨报》是北京地区乃至中国现代新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报纸之一。它由1916年开始出版,到1928年一度停刊,其间从袁世凯死后到北洋军阀统治结束,经历了新文化运动、五四运动、社会改造运动等,即中国现代史上影响深远的五四时期。《晨报》是以研究系为政治背景,但它曾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传播作出特殊贡献。但是五四运动以后,在《新青年》等进步报刊发展为革命刊物的同时,《晨报》逐渐右倾,走上了另外一条道路。
晨钟报,活跃于二十世纪一、二十年代的北京《晨钟报》是当时北平民众舆论的一块重要阵地。它的”时评”栏目张扬一种积极的民族、民主意识,并以此考量社会新近发生的重大政治性事件。1916年8月15日,李大钊在《晨钟报》创刊号上发表《”晨钟”之使命》、《新生命诞孕之努力》两文。其中《”晨钟”之使命》一文,副标题为”青春中华之创造”。文章申明办《晨钟报》的使命,在于唤起民族的觉醒,并激励青年”急起直追,勇往奋进,……..索我理想之中华,青春之中华”。
另外,在中共济南支部的推动下,由济南电话局洛口领班汝仲文筹资创办的另一份《晨钟报》创刊于1923年8月2日。济南《晨钟报》1925年8月15日被军阀张宗昌查封。
晨报三种分为:
晨报
晨报副镌
晨钟报

隐藏内容: ********, 支付¥60.00下载
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