丛书佛教文献类编(全六册)pdf电子版

丛书佛教文献类编(全六册)pdf电子版

名称:丛书佛教文献类编

册数:6册

大小:1.34G

格式:PDF


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自从印度传入中国后,经过漫长岁月的洗礼,从改头换面到脱胎换骨,终于发展成为一种精密、深邃、严谨的思想体系,并以其强盛的生命力,渗透到哲学、伦理、语言、文学、艺术等领域,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。而佛教惩恶劝善的社会作用、以及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到的推动作用,也对中国的政治、历史及其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。
  佛教是由释迦牟尼(公元前565——公元前486年)创立的,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(今尼泊尔南部提罗拉科特附近)的王太子。释迦牟尼一生传道说法四十五年,足迹遍布恒河两岸。所到之处,他很少参与政治与世俗生活,只是一心讲道。
  据佛教文献记载,释迦牟尼逝世不久,大弟子迦叶召集五百名比丘在王舍城附近的七叶窟集会,共同忆诵佛祖释迦牟尼的说法。这就是佛教文献的第一次结集。在集会上,阿难背诵出了释迦牟尼对佛教教义的解说,这部分内容被称为“经”;优婆离背诵出了释迦牟尼关于戒律的一系列教导,这部分内容被称为“律’;迦叶背诵出了释迦牟尼的弟子们发挥佛教教义的论述,这部分内容被称为“论”。以上三部分内容合起来称之为“三藏”,在得到大家的认可后,于是就成为佛教的原始经典。以后随着佛教文献的多次结集及大乘佛教的兴起,“三藏”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。
  佛教文献作为佛、法、僧三宝中法宝的代表,在中国佛教的发展中,发挥了重大的作用。因此,佛教文献形成与发展的历史,实际上是中国佛教形成与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。对佛教文献的整理与研究,实际上是对中国佛教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。
  自宋代开始大规模地汇编佛教文献,也就是《大藏经》的刻印。由此也形成了一大文化传统:历朝都要编印新的《大藏经》。大量的佛教文献因此而得以保存了下来。然而由于编者学识不广、收集困难、物质条件所限等种种原因,历代都有大批珍贵的佛教文献没有能够收入《大藏经》,被散逸在藏外,处在自生自灭的境地。
  这个遗憾从历代刻印的丛书中得到了弥补。
  丛书以其网罗宏富而远胜单刻本,很多篇幅短小的佛教文献,得以丛书的形式流传至今。丛书在保存和流传佛教文献方面,起到了很大的作用。有些编者在汇编汇刻丛书时,还对收入其中的佛教文献作了校勘订正,其文献价值远远胜过单刻本。特别是清代一些著名的文献学家汇编汇刻的丛书,如黄丕烈的《士礼居黄氏丛书》、叶德辉的《园先生全书》、潘祖荫的《滂喜斋丛书》、孙星衍的《平津馆丛书》,都以校勘精审而闻名于世。有些丛书编篡者还聘请著名的文献学家参预校勘,如伍崇曜的《粤雅堂丛书》就出自谭莹之手。
  当今的佛学研究已从粗放型转向精耕细作,对资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。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将丛书中的佛教文献汇编成书,颇有助于当前的佛学研究。我将收入《丛书佛教文献类编》中的书目与童玮先生编的《二十二种大藏经通检》对了一遍,发现有46种书为历代《大藏经》所未收。有些书即使曾被收入《大藏经》,也自有其版本价值。
  佛教文献不仅是宗教文献,也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。因此,整理出版佛教文献,无疑具有重大的学价值和文化意义,既有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,也是为增加全人类文化积累所作的一分贡献。

隐藏内容: ********, 支付¥19.00下载

发表评论